親情無限 | 母親
- 作者:姚小泉
- 來源:當代先鋒網
- 發布時間:2023-06-10 10:08:18
又一個母親節,此時此刻對母親的思念縈繞在我的腦海里……母親離開我們兩年了,在我一生的記憶中,母親是最溫暖的那一部分,她是哺育兒女們的豐厚大地,是兒時放學回家聞到的飯菜香味,是穿在兒女們身上衣服的針線,是深夜窗戶映出的挑燈夜批作業的剪影,是兒女們生病時守在床前的疲憊臉龐,是為兒女們生活操勞的忙碌身影,是兒女們離家闖天下時那雙含淚送行的眼睛……
母親常用眼淚來表達對兒女們的慈愛。我清晰地記得母親三次含淚送我的情景,歷歷在目、記憶猶新:我下鄉當知青,母親含淚交待我:“三兒啊,你第一次離家在外,要記住吃得虧打得堆呀?!蔽艺泄みM了廠,母親含淚對我囑咐道:“老三呀,工廠在深山,濕氣重,要注意保暖啊!”特別囑咐二哥扛起一條新棉絮放進我寢室里。77 年底的一天清晨,大哥送我參加高考,我以百分之二的競爭比例考取了大學,78 年春節剛過,春回大地,萬物復蘇,母親又含淚送我赴省城上大學:“三兒啊,到學校飯不夠吃,記得寫信回家我給你多寄點糧票來?!边€鼓勵我“好好學習,不要辜負全家人對你的期望?!比欢?,母親為了兒女也會擦干眼淚挺身而出,為大哥招工,母親清早叫醒我背上一瓶水揣上二個饅頭,走了幾十里山路給大哥報信。二哥進廠遲遲未動,母親忍著胃病劇痛,跳下床來四處奔走。小紅妹生小孩,由于妹夫遠在邊防,母親毅然提前退休。五弟幼泉不幸燙傷,母親奮不顧身抱起五弟一路小跑到醫院搶救,汗水淚水浸透了衣裳……我還記得一次母親對我講:“你大哥出門在外,二哥從小辛苦,你現在長大了,要幫助二哥分擔家務?!庇谑俏視r常帶上小紅妹和年幼的五弟,上山砍柴,到處撿煤,喂雞喂鴨喂鴿子,挖野菜,為母親分難解憂……
母親出生在一個小商人家庭,讀過書有文化。父親在上海求學,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,很長一段時期音訊時斷時續,母親在老家江西拖著兩個年幼的哥哥艱難度日,饑寒交迫,甚至乞討。大哥二哥至今回想起討飯時被狗追咬的情景仍是淚流滿面,唏噓不已。由于母親是一個貌美又有教養的人,一些熟人上門勸母親改嫁他人,母親不為所動毅然帶上不多的盤纏和干糧,帶著兩個哥哥踏上了“千里尋夫”的旅程,一路顛沛流離終于在 1954 年秋天到達了貴州天柱縣,見到了父親實現了團圓。
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,她愛家人更愛學生,在她的眼里,每一個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,關愛如一。為了讓孩子們聽得懂、學得好、記得住,母親常常備課批改作業到深夜,那時停電是常事,母親點著煤油燈加班加點,我有時半夜醒來,總是看到天花板上母親大大的身影。記得在那個“饑餓”的年代,母親明知我們兄妹們吃不飽,她還不時把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帶回家,把不多的飯菜分給他們。還有一個在寒冬里還穿著薄衣的學生,母親硬是翻出了父親十分珍愛的舊軍裝,裁剪成件棉襖給他穿上。在母親的勤奮工作下。她所帶的班級總是排在全年級第一名,也榮獲了“優秀教師”“先進班主任”等稱號。先哲朱熹曰:“等閑識得東風面,萬紫千紅總是春?!彪S著改革開放春天的到來,我們一家的日子越來越好,但是母親卻一天天老去。歲月不老,母子情深,每逢過年過節,哪怕是下雪下凝,兒女們都要奔向凱里,我們一家四代人圍繞在母親膝下,歡聲笑語,其樂融融。直到母親病重進了醫院我在她耳邊給她唱“母親”,她含笑點頭,再也沒有力氣說話回應了……
母親走的時候,是我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,因為父親走時那種“悲從中來,萬般不舍”的感覺,使我萬分珍惜與母親相守的時光,母親不僅生我養我,還教給我堅強、歡樂和善良,指引著我的人生旅途,點燃了我生命的曙光……母親離開我們一年了,作為兒女中從小在母親身邊時間最長的我,時常在夢中見到她的身影,對母親的思戀已經浸入了我的靈魂、我的骨髓。又是一個春回大地,陽光明媚,母親在我的心中永遠像春天一樣的美麗和溫馨,是我一輩子最溫暖的記憶……
文/姚小泉
視覺/實習生 朱家歡
編輯/趙怡
二審/趙相康
三審/黃蔚